今日,针对大数据杀熟引发公众关注的情况,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
人民日报表示,网友分享的经历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使用不同的账号在出行软件上预订同一间酒店,价格却大相径庭;在打车软件中,“钻石会员”不仅价格更高,反而更难打到车。这些案例只是大数据杀熟的冰山一角。
大数据杀熟,指的是一些企业利用掌握的消费者信息,对消费者在交易价格等方面实行歧视性待遇,尤其是利用用户不愿轻易更换平台的心理,对老用户收取更高费用。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违背了公平诚信的原则,甚至触犯了相关法律规定。
然而,尽管法律对此有明确规定,大数据杀熟现象为何仍然屡禁不止?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一方面,大数据杀熟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消费者很难察觉;另一方面,一些平台利用信息优势地位进行狡辩,逃避责任;再者,消费者的维权渠道不畅,举证困难,也加大了打击大数据杀熟的难度。
要切实解决大数据杀熟问题,必须多管齐下,优化监管举措。首先,要细化相关法律法规,为监管部门提供明确的执法依据;其次,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应主动出击,开展专项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监督作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便利。
长远来看,平台企业应树立诚信意识,平等对待每一位消费者,将掌握的消费者信息用于改进产品和服务,实现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和互利共赢。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