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夫(1928.5.11~ ),本名莫运端、莫洛夫。一九二八年生于湖南衡阳衡南县相市乡燕子山,淡江大学英文系毕业。曾任教于东吴大学外文系,现聘为中国华侨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漂木艺术家协会会长。 1938年举家从乡下迁居衡阳市大西门痘姆街,就读国民中心小学。1943年进入成章中学初中部,以野叟笔名在《力报》副刊发表第一篇散文《秋日的庭院》。1946年转入岳云中学,开始新诗创作,以处女诗作《秋风》展露才情。1947年转入含章中学,与同学组成芙兰芝剧社和芙兰芝艺术研究社,自编自演进步节目。1949年7月去台湾,后毕业于淡江大学英文系,1996年从台湾迁居加拿大温哥华。 现居于加拿大温哥华市。
1954年与友人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历任总编辑数十年。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荷兰、瑞典、南斯拉夫等文,并收入各大诗集,包括《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
洛夫著作甚丰。出版诗集《时间之伤》等三十一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六部,评论集《诗人之镜》等五部,译著《雨果传》等八部。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广受诗坛重视,三十多年来评论不断,英译本已于一九九四年由美国旧金山道朗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二年他的长诗《血的再版》获中国时报文学推荐奖。同年,诗集《时间之伤》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一九八三年获吴三连文艺奖。一九九一年获台湾文艺奖。一九九九年,洛夫诗集《魔歌》被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之一。二零零一年三千行长诗《漂木》出版,震惊华语诗坛。二零零三年获中国文艺协会颁赠终身成就荣誉奖。二零零四年获北京“新诗界国际诗歌奖”的北斗星奖。
研究洛夫作品之专著很多,已出版者有《诗魔的蜕变:洛夫诗作评论集》,《洛夫与中国现代诗》,《洛夫评传》,《一代诗魔洛夫》,《漂泊的奥义》,《悲剧主体价值的体验——洛夫<漂木>诠释》,《洛夫:诗?魔?禅》等。洛夫早年为一超现实主义诗人,表现手法近乎魔幻,故被诗坛誉为诗魔。他多年沉潜于书法之探索,不仅长于魏碑汉隶,尤精于行草,书风灵动潇散,境界高远。曾多次应邀在台北、台中、菲律宾、马来西亚、温哥华、纽约、济南、深圳、杭州、衡阳等地展出。
1928年5月11日,出生于衡阳市衡南县相市乡相公堡,现聘任北京师范大学、南华大学、中华侨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中北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加拿大漂木艺术家协会会长,香港当代作家协会永远名誉会长 、衡阳廻雁诗社名誉社长。
1938年,举家从乡下迁居衡阳市石鼓区大西门痘姆街,先后在相市小学、衡阳市国民中心小学、衡阳市二中、衡阳市八中和衡阳市岳云中学就读小学、初中、高中,1943年在《衡阳力报》(今《衡阳日报》)上发表散文《秋日的庭院》。1949年7月离衡随军赴台湾 。
1951年,考入台湾政工干校本科班,毕业后入台湾海军陆战队。
1954年,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与纪弦早一年创办的《现代诗》,并任总编辑二十余年,使之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标志性刊物之一,对台湾和大陆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开创了中国台湾现代主义诗歌的新时代。《创世纪》强调纯粹性、独创性、世界性,主张融合西方与中国,现代与传统,以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现代汉诗的诗学体系。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荷兰、瑞典、南斯拉夫等文 ,并收入各种大型诗选,包括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将洛夫评为中国十大诗人首位。
1959年7月,台湾军官外语学校毕业,分配到金门担任联络官,负责接待来自各国的新闻记者,写下第一首长诗且具有个人里程碑性质著作《石室之死亡》。
1965年11月,去越南任“顾问团”顾问兼英文秘书,负责翻译与联络的工作,写下《外外集》“西贡诗抄”。
1967年11月,返回台湾,又入淡江大学文理学院英文系读书。
1973年8月,以海军中校军衔退役,任教东吴大学外文系。
1982年,长诗《血的再版》获中国时报文学推荐奖,同年诗集《时间之伤》获台湾的中山文艺创作奖。
1986年,复获吴三连文艺奖。
1991年,复获台湾“国家文艺奖”。
1996年,旅居加拿大温哥华。
1999年,洛夫诗集《魔歌》被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之一。
2001年,三千行长诗、新文学史上最长的诗——《漂木》出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震惊世界华语诗坛。
2003年,获中国文艺协会颁增终身成就荣誉奖。
2004年,获北京新诗界首届国际诗歌奖——北斗星奖。
2008年10月12日,洛夫具有后现代意义的诗《汽车后视镜所见》入选深圳改革开放30年30首最具代表性的佳作。
2008年10月18日,洛夫诗书画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为期5天的展览。
2009年秋,由鹤山21世纪国际论坛出版《洛夫诗歌全集》。
2009年11月12日,洛夫凭借自选诗集《雨想说的》获得获得华侨文学奖诗歌组最佳作品奖。
2011年年初,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洛夫的两卷本精选(诗集《烟之外》、散文集《大河的潜流》)。
2011年9月12日,洛夫作品入选《诗会中国——2011中秋诗会》
2011年10月16日,获得中国当代诗歌奖(2000—2010)创作奖。
2011年11月,获得首届孔子国际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