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汉山市当又个汉山景点
汉山位于陕西汉中南郑县城以南,距汉中市城区(汉台区)约四十五华里。
汉中名字的由来与汉山不无关系。战国时期,楚国据有汉水中游,设郡,名汉中。据《汉中府志》记载:“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汉中人杰地灵,汉水碧而甘醇,汉山秀而挺拔,汉中人以此深感骄傲和自豪。
汉山海拔1,473.3米,其向东一字排列着大顶寨、玉皇顶、小阳坡、大阳坡四峰。山上有马鞍峰、青山沟、黄草坪、牛卵寨等地。汉山地貌多样,素有“汉山24坪”之称。山后有黄龙、黑龙二泉,细水长流。沟谷纵横,水源富足,使得汉山成为濂水河与冷水河的重要分水岭。山脚下西北侧有小汉山,其像个乖顺的孩子,静静依隈在汉山母亲的身旁。汉山与青垛山之间的陕西第一湖——南湖,其在青山碧水间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汉山坐落在汉中平原南边,一峰突起,显得分外挺拔。若细细端详,你会慢慢发觉名不经传的汉山深藏东岳泰山的气质——雄伟、硬朗、壮阔。因此可以讲,汉山是汉中的“泰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汉山山顶登高远眺,让人心旷神怡。北望巍峨的秦岭,南看绵延的巴山,美丽的汉中盆地尽收眼底。汉中平原广袤无垠,汉水蜿蜒东流……尤其,汉山山势起伏,层峦迭幛,梯田重迭,竹树丛生,风光秀丽,景色如画……
汉山古时候被称为“旱山”。早在西周时期,居住秦岭(周人称之为“南山”)以南、今汉台区以北、褒谷口以南的褒国人视旱山为南国镇山、神山,褒国有主持旱山之祀的习俗。褒国当时为南山各诸侯国(周人称之为“南国”)的领袖,周王赴南国会盟各诸侯国时,均选褒国的旱山之麓设坛,由周王与褒君共同主持祭祀旱山的活动。《诗经》中的《诗•大雅•早麓》对褒人祭奠旱山的情景有着生动的描述。褒国在旱山北麓、沔水(即汉水)之阳祭奠旱山之所(渐为城邑)称为“南郑”,因其位于周王畿(都城)和秦岭之南。“南郑”这一周代古邑,原本为褒人祭祀旱山之所,后逐渐成为汉中并发展为汉江上中游地区的大都会。
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曾浩浩荡荡登汉山祭天,“高皇山”一名即源于此。山前村镇“歇马店”,相传为刘邦驻军汉中时曾于该处下马歇息,遂以“歇马”为名。
汉山曾是古代文人咏颂的主题。唐朝著名诗人岑参在其《梁州雨赠余新诗》中写道:“江上云气黑,(左山右旱)山昨夜雷。”清朝的岳礼在《晚渡汉江》中写下“汉山山下水如烟,嶓冢残阳满渡船”的佳句。
汉山以被誉为“汉中八景”之一的“汉山樵歌”而闻名遐迩。“汉山樵歌”由汉山附近的农民劳作时为“对山歌”即兴而作。“汉山樵歌”所反映的内容大多为百姓的生活感受,也有赞美汉山秀丽的自然风光等。樵夫歌声嘹亮,悠扬动听,飘逸不绝,让听者留连忘返。
汉中电视汉山转播台矗立山顶为汉山增色不少。每当夜幕降临,汉山转播台塔灯闪烁如星。勤奋的汉中广电人在此孜孜不倦地忘我工作,创造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汉山精神”。
结合汉中市“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的战略,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应先行一步。汉山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应尽快着手进行整体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
汉山地域广阔、山高水长、林木葱郁、植被遍地、鸟兽广布,空气清新、洁净,最适宜建成“汉山森林公园”。其开发还可借鉴东岳泰山的宝贵经验,修建登山(索)道,在汉山与小汉山之间架设空中缆车,在汉山四峰建成玉皇顶、南天门等一批重要景点,并分批开发其它一些有特色的景点,使汉山真正成为汉中的“泰山”!
每年六、七月,正是汉山野生草莓成熟之时。每逢此时,汉山野生草莓漫山遍野,红白相间,如繁星满天。其以味道鲜美、香甜可口吸引游客前来品尝。在此期间还可举办“汉山樵歌”歌咏比赛,让游客欣赏、参与。
尤其,每年最适宜在“重阳节”举办“汉山登高节”。在“重阳节”登高既能锻练身体、增强体质,还能以此激励人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更可以增强此传统节日的氛围,如登高祭祖、思念亲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