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桃花源记>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他有什么作用?_旅游_旅游出行_精致生活网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桃花源记>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他有什么作用?

收藏  分享
网络整理佚名513

<桃花源记>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他有什么作用?

渔人和渔夫的区别如下:

渔夫和渔人的区祥瞎备别:指代不同、引证不同、语法不同

一、指代不同、出处不同、语法不同

1、渔夫:以捕鱼为业的男子。

2、渔人:捕鱼的老谨毁人。

二、引证不同

1、渔夫:峻青 《秋色赋·洞庭山一日记》:“连年生产上的丰神大收,给渔夫的生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

2、渔人:袁鹰 《风帆·归帆》:“千条渔船千张网,千万个渔父心一样。”

三、语法不同

1、渔夫:主谓式;作定语。

2、渔人: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

<桃花源记>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他有什么作用?

渔人的解释

[fisherfolk]

渔民 详细解释 (1).以 捕鱼 为业的人。 《管子·禁藏》 :“渔人之入海……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隐中 唐 司空曙 《下武昌江行望涔阳》 诗:“渔人共留滞,水鸟自喧翔。” 《 水浒传 》 第一一三回:“四个渔人,都扶销激他至屋内请坐。” (2).古掌渔之官。 《淮南子·时则训》 :“乃命渔人伐蛟,取灶斗山鼉,登龟,取鼋。” 高诱 注:“渔人,掌渔官。”

词语分解

渔的解释 渔 (渔) ú 捕鱼:渔业。渔翁。渔村。渔船。渔网。渔民。渔汛。渔歌。渔火。竭泽而渔。 谋取,夺取不应得的 东西 :渔夺。渔利。渔色(猎取 美色 )。 姓。 部首 :氵; 人的解释 人 é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 劳动 、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 动物 :人类。 别人 ,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人的 品质 、 性情 、名誉: 丢人 ,文如其人。

关于描写渔人的诗句有哪些

渔人做为一般普通老百姓控制不住好奇心,一心想了解这个美丽的世界,说明他对自由的渴望,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用:渔人就是尘世的缩影,与世外桃源的安和平祥形成鲜明对比,起的是对比作用。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并皮,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尘陪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白话释义: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派蔽蠢。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义熙元年(405年),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

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

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文章赏析:

陶渊明作诗,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桃花源记》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

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

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

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桃花源记中的渔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 有关于渔人的诗句

有关于渔人的诗句 1.关于渔人的诗句

蝶恋花

烟波万里扁舟小,静依孤篷,西施声音绕。涤虑洗心名利少,闲攀蓼穗蒹葭草。

数点沙鸥堪乐道,柳岸芦湾,妻子同欢笑。一觉安眠风浪俏,无荣无辱无烦恼。

鹧鸪天

仙乡云水足生涯,摆橹横舟便是家。活剖鲜鳞烹绿鳖,旋蒸紫蟹煮红虾。

青芦笋,水荇芽,菱角鸡头更可夸。娇藕老莲芹叶嫩,慈菇茭白鸟英花。

天仙子

一叶小舟随所寓,万迭烟波无恐惧。垂钩撒网捉鲜鳞,没酱腻,偏有味,老妻稚子团圆会。

鱼多又货长安市,换得香醪吃个醉。蓑衣当被卧秋江,鼾鼾睡,无忧虑,不恋人间荣与贵。

西江月

红蓼花繁映月,黄芦叶乱摇风。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入网大鱼作队,吞钩小鳜成丛。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上渔者 北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放鱼 唐 李群玉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2.有关渔翁的诗句

《渔父》

(唐)李中

偶向芦花深处行,

溪光山色晚来晴.

渔家开户相迎接,

稚子争窥犬吠声.

渔父四首

苏轼

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

渔父醉,蓑衣舞,醉里却寻归路.轻舟短棹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

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渔父(二首)

李煜

一、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二、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睁配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好事近 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张松龄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渔父

纳兰性德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鹊桥仙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3.关于渔人的诗句

蝶恋花 烟波万里扁舟小,静依孤篷,西施声音绕。

涤虑洗心名利少,闲攀蓼穗蒹葭草。 数点沙鸥堪乐道,柳岸芦湾,妻子同欢笑。

一觉安眠风浪俏,无荣无辱无烦恼。 鹧鸪天 仙乡云水足生涯,摆橹横舟便是家。

活剖鲜鳞烹绿鳖,旋蒸紫蟹煮红虾。 青芦笋,水荇芽,菱角鸡头更可夸。

娇藕老莲芹叶嫩,慈菇茭白鸟英花。 天仙子 一叶小舟随所寓,万迭烟波无恐惧。

垂钩撒网捉鲜鳞,没酱腻,偏有味,老妻稚子团圆会。 鱼多又货长安市,换得香醪吃个醉。

蓑衣当被卧秋江,鼾鼾睡,无忧虑,不恋人间荣与贵。西江月 红蓼花繁映月,黄芦叶乱摇风。

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入网大鱼作队,吞钩小鳜成丛。

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上渔者 北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放鱼 唐 李群玉 早觅为龙漏芦去,江湖莫漫游。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4.描写渔翁的诗句

《次邹希贤买鱼不得三首衍为渔翁问答六诗·答》

年代: 宋 作者: 姚勉

茅屋无金可满籯,湖边小艇却堪撑。

纵无介甫鱼羹饭,也学东坡饱菜悉搜指羹。

《和渔翁四绝》

年代: 宋 作者: 刘黻

沧波万顷即良田,一舸东西卧碧天。

鬓发如银长是醉,不知生甲是何年。

《渔翁》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江头渔家结茆庐,青山当门画不如。

江烟淡淡雨疏疏,老翁破浪行捕鱼。

恨渠生来不读书,江山如此一句无。

我亦衰迟惭笔力,共对江山三叹息。

《渔翁》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赠渔翁》

年代: 唐 作者: 罗隐

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

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从波上移。

风漾长歌笼月里,梦和春雨昼眠时。

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赠渔翁》

年代: 唐 作者: 韦庄

草衣荷笠鬓如霜,自说家编楚水阳。

满岸秋风吹枳橘,绕陂烟雨种菰蒋。

芦刀夜鲙红鳞腻,水甑朝蒸紫芋香。

曾向五湖期范蠡,尔来空阔久相忘。

《渔翁》

年代: 宋 作者: 刘过

短篷三尺寄烟波,短褐休休岁月过。

江海不知戎马事,酒酣搔首唱渔歌。

《渔翁》

年代: 宋 作者: 释行海

历尽江湖白尽头,生涯惟有一扁舟。

醉来吹笛空沙上,鱼自相忘水自流。

《渔翁》

年代: 宋 作者: 舒岳祥

大男举网锦鳞红,稚子轻摇一榜风。

微雨斜阳身半显,瓦瓯醉酌主船翁。

《赋湖中渔翁》

年代: 宋 作者: 蜀僧

篮里无鱼欠酒钱,酒家门外系渔船。

几回欲脱蓑衣当,又恐明朝是雨天。

《渔翁》

年代: 宋 作者: 朱继芳

渔翁家在何许,惯宿芦花不归。

昨夜江村欲雪,百钱买得蓑衣。

《渔翁》

年代: 元 作者: 周权

转棹收缗日未西,短篷斜阁断沙低。

卖鱼买酒归来晚,风飐芦花雪满溪。

5.描写江上渔人的诗句

1、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2、江上渔者

宋代: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3、寿阳曲·江天暮雪

元代: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译文:天色将晚,突然下起了大雪,那纷飞的雪花像盛开梅花又像飘飞的柳絮。江上的晚景美的就像画般,江面上一位披着蓑衣的渔翁正划着小船归去。

4、寿阳曲·远浦帆归

元代: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译文:夕阳西下,酒家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落花飘落在水面,好像连水也变得香了,茅舍也进入了夜色之中。断桥头上卖鱼的人也已经散去。

5、题秋江独钓图

清代: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译文:戴着一顶斗笠披着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一丈长的渔线一寸长的鱼钩;高声唱一首渔歌喝一樽酒,一个人在这秋天的江上独自垂钓。

6.形容“渔夫”的诗句有哪些

1.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2.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唐·郑谷《淮上渔者》

无边淮河白浪滚滚,白发渔翁以船为家。水边轻风阵阵,渔船随处飘流。

3.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

4.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唐·杜甫《阁夜》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5.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唐·王维《桃源行》

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

6.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清·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7.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宋·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江水尽头客船上的帆仿佛高挂在云端,烟雾笼罩的岸边,有低垂的酒旗。那些六朝兴盛和衰亡的往事,如今已成为渔民、樵夫闲谈的话题。在高楼上独自遥望,倍感苍凉,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落下。

8.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宋·陆游《点绛唇·采药归来》

采集药物回来,独自寻找村店买新酿造的酒。傍晚的烟霭云绕在高峻如屏障的山峰,听渔舟唱晚,声声在耳。

9.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宋·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久已花白的头发如今像霜雪一般白了,一直想做个樵夫或渔翁混过这一生!

10.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元·马致远《蟾宫曲·叹世》

我半生来虚度了光阴,在那通幽的竹径中,隐映着一座小巧的游亭,走到竹径的尽头,就是小巧的庭院。在那儿有个池塘,我醒的时候轻声吹起渔笛,醉酒之后又放声唱起渔歌。严子陵一定会嘲笑我,孟光台我要学他。笑我什么呢?偌大的江河湖海,也自有躲避风波的办法。

7.关于渔翁的诗句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ps:这是我们常见的,好像四年级时学过。)

渔父

纳兰性德

收却纶竿落照红,

秋风宁为翦芙蓉。

人淡淡,水蒙蒙,

吹入芦花短笛中。(ps:这是我找来的)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这也是学过的)

望采纳!!!(谢谢惠顾)

从诚信角度讲,他言而无信。但是渔人做为一般普通老百姓 ,控制不住好奇心 ,一心想了解这个美丽的世界,说明他对自由的渴望,美好生活的向往 。

渔人,就是一个当时普普通通的渔民。是陶渊明为写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而虚构的,但他是全文的线索,他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

此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其一个特点。增添了神秘感。语言生动简练、隽永昌培哗,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扩展资料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耐行。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创作背景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年),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

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陶渊明作诗,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桃花源记》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中衡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

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忘”字写其一心捕鱼,无意于计路程远近,又暗示所行已远。其专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状态,与“徐行不记山深浅”的妙境相似。“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其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

第二段先以数语描述发现仙境经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点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寻常去处。渔人的搜寻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带出来。及至通过小口狭道,写到“豁然开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韵致。

进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然后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最后写桃源人见到渔人的情景,由“大惊”而“问所从来”,由热情款待到临别叮嘱,写得情真意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第三段先写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暗示其有意重来。“诣太守,说如此”,写其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太守遣人随往的“不复得路”和刘子骥的规往不果,都是着意安排的情节,明写仙境难寻,暗写桃源人不愿“外人”重来。

对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寻访无着也不再问津了,而陶渊明自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在《桃花源诗》的结尾处就剖露了“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的心愿。他以桃花源人为志趣相合的契友,热切期望与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参考资料:

桃花源记-百度百科

以上就是关于渔人和渔夫的区别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更多>最新的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旅游出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