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关于鉴湖情况介绍_旅游_旅游出行_精致生活网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关于鉴湖情况介绍

收藏  分享
网络整理佚名675

关于鉴湖情况介绍

鉴湖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南,经纬度N29°58ˊ, E120°14ˊ,是我国长江以南 著名的水利工程,古鉴湖淹废后的残留部分。俗称长湖、大湖、庆湖,雅名镜湖、贺鉴湖。

鉴湖,庆衫在绍兴城西南1.5公里,为浙江名湖之一。俗话说“鉴湖八百里”,可想当年鉴湖之宽阔。东汉永和五年(140年),会稽太守马臻发动民工,筑堤潴水,总纳山阴、会稽两县36源之水,溉田九千余顷,民享其利甚巨,为江南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东起蒿口斗门(今上虞蒿),西至广陵斗门(今绍兴县南钱清),全长56.5公里。湖在集雨时面积610平方公里,湖总面积189.9平方公里。后因水土流失,在唐中叶以后逐渐淤积,又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开始有豪绅在湖中建筑堤堰,盗湖为田,湖面大蹙。今鉴湖面积约30.44平方公里,其主干道东起亭山,西至湖塘,长22.5公里,形如一条宽窄相间的河道,镶嵌在绍兴平原之上。

鉴湖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西,经纬度N29°58ˊ, E120°14ˊ,是宋朝开始的农耕湖。湖长约15千米,面积3平方千米。鉴湖水质极佳,驰名中外的绍兴酒就用鉴湖水酿制。湖滨有陆游故里、三山、快阁遗址等古迹。

鉴湖所在的绍兴,其历史悠久,春秋时为越国都城,称“越池”。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取“绍祚中兴”之义,改越州为绍兴,而得名至今。

“鉴湖”之名,目前可以肯定是在北宋时才开始出现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会稽鉴湖,今避庙讳,本谓镜湖耳。”古代有避讳的习俗,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父亲名赵敬,“敬”、“镜”同音,遂将“镜湖”改名为“鉴湖”,也有改称“照湖”的,宋嘉泰《会稽志》载,绍兴偏门外照水坊,乃“以湖名”,但因“照”不及“镜”有韵味,宋以后便很少再有“照湖”的说法。“鉴湖”成了通行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在“鉴湖”这一名称出现之前,鉴湖有过“庆湖”、“贺家湖”、“镜湖”、“贺监湖”、“南湖”、“长湖”、“大湖”、“带湖”等别称,这些名称也都有其来历。

最早出现的是“庆湖”。据三国时吴谢承《会稽先贤传》记载:“贺,本庆氏,后稷之裔。太伯始居吴,至王僚,遇公子光之祸。王子庆忌挺身奔卫,妻子并渡渐水,隐居会稽上。越人哀之,予湖泊之田,俾擅其利。表其族曰‘庆氏’,名其湖曰‘庆湖’。”春秋时吴国王僚末年的公子光之祸,发生在公元前515年,早于马臻建成鉴湖655年。“庆湖”,应该是鉴湖建成前自然形成的一个天然湖泊。

东汉安帝刘祜(在位106-125)时,“庆湖”改名为“贺家湖”,原因是刘祜的父亲名刘清,“庆”、“清”同音,为避其讳,庆姓改为贺姓,湖名也就相应而改。这在谢承圆汪《会稽先贤传》中也有记载。

“镜湖”之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孔灵符的《会稽记》:“永和五年,马臻为会稽太守,创立镜湖。”但为何命名“镜湖”,原因却说不清楚,流传较广的说法是两种:一是黄帝磨镜说,南北朝任昉《述异记》载:“镜湖,世传轩辕氏磨镜湖边。因得名。”二是“镜中游”说,谓鉴湖湖面宽阔,水势浩淼,泛舟其中,近处碧波映照,远处青山重叠,有在“镜中游”之感,晋王羲之“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为其本。一般以为,鉴湖建成前,已有一些自然湖泊,其中之一可能名“镜湖”,并有黄帝磨镜湖边的传说,人工湖建成后,原镜湖归入新湖,“镜湖”之名因其形象而有来历,便为人所接受而沿用了下来。

“贺监湖”之名与唐代诗人贺知章有关。贺知章在京为官五十多年,八十多岁告老还乡。唐玄宗赐他“镜湖剡川一曲”。贺知章官至秘书监,“镜湖”因而亦名“贺监湖”。嘉庆《山阴县志》载:“唐明皇赐贺知章‘鉴湖一曲’,故亦名贺监湖。”后来也有称“贺鉴湖”的,也有与“贺家湖”相混的,谬也。

“南湖”、“长橘差仔湖”、“大湖”、“带湖”,大约是民间的称谓法,经文人记录而流传。康熙《会稽志》载:“镜湖,在县二里,故南湖也,一名长湖,一名大湖……《舆地志》曰:‘南湖在城南百步许,东西二十里,南北数里,萦带郊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浙江又东得长湖口,湖广五里,东西百三十里,沿湖开水门六十九所,下溉田万顷。”又记鉴湖边石帆山:“北临大湖,水深不测,传与海通。”由此基本可以推断,“南湖”之名,乃因其方位所得;“长湖”之名,则因其形状而得;“大湖”之名,当因其面积所得;“带湖”之名,盖因湖“萦带郊郭”而来。这些名称,基本流行在唐朝以前,那时虽已有“镜湖”的称谓,但不见统一,唐之后,则很少用这些称谓了。

关于鉴湖情况介绍

绍兴鉴湖又称镜湖,位于浙江绍兴县境内。绍兴的地势,从鉴湖东南到西北为会稽山所围绕,北部是广阔的毕档冲积平原,再北就是杭州湾,是一种“漏亮山—原—海”的台阶式地形。在鉴湖未建成以前,北面常受钱塘大潮倒灌,南面也因山水排泄不畅而潴成无数湖泊。每逢山水盛发或潮汐大涨,这里常为一片汪洋。东汉永和五年(140),马臻为会稽太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根据当地的地形,主持修筑了鉴湖。其措施是在分散的湖泊下缘,修了一条长155公里的长堤,将众多的山水拦蓄起来,形成一个蓄水湖泊,即鉴湖。这样一来,就消除了洪水对这一带的威胁。由于鉴湖高于农田,而农田又高于海面,这就为灌溉和排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农田需水时,就泄湖灌田,雨水多时,就关闭提上水门,将农田的水排入海中。鉴湖的建成,为这一地区解除积涝和海水倒灌为患创造了条件,并使9000余顷农田得到了灌溉的保证。鉴湖因此手搜乱成了长江以南最古老的一个陂塘蓄水灌溉工程。

分类: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解析:

鉴湖位于绍兴城南,经纬度N29°58ˊ, E120°14ˊ,是我国长江以南著名的水利工程,古鉴湖淹废后的残留部分。俗称长湖、大湖、庆湖,雅名镜湖、贺鉴湖。

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会稽太守马臻利用当地地形和水系特点,相形度势,主持兴建了古鉴湖,湖面面积逾200.0km2,周长179.0km,汇纳会稽山麓诸河来水御培于湖内,灌田九千余顷,民深受其利。后因会稽山区森林被毁,水土流失严重,水利失修及豪强围垦掠夺等原因,于南宋时,湖被湮废。现残留之鉴湖,湖面东起亭山,西至湖塘,长约23.0 km,平均宽108m,最宽300余米,形似河流。湖面面积仅有2.4 km2,平均水深2.77 m。

鉴湖一带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湖袭拆前上桥堤相连,渔舟时现,青山隐隐,绿水迢迢。王羲之诗:

“山 *** 上行,如在镜中游。”

乌蓬船

鉴湖水质清澈,含有丰富的Ca和微量元素Li,是酿造“绍兴黄酒”的极佳水源。由其酿造出来的绍兴黄酒醇香扑鼻,驰名中外。

鉴湖所在的绍兴,距杭州东拍清南60km2处,其历史悠久,春秋时为越国都城,称“越池”。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南逃,曾在此暂住,取“绍祚中兴”之义,改越州为绍兴,而得名至今。

绍兴出了很多名人,它是鲁迅先生的家乡,周恩来总理的故里。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南宋诗人陆游、明代画家徐渭以及晚清女革命家秋瑾都在此留下过足迹。

兰亭

绍兴城内塔山脚下,和畅堂23号,是秋瑾故居。少年时秋瑾曾在此生活、学习和练拳习剑。1906年春,秋瑾从日本回国直到牺牲前夕,这里是她从事革命活动、联络革命党人的场所,并经常到鉴湖聚会。现存孙中山先生亲笔提书“巾帼英雄”四字手迹照和1939年周恩来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

以上就是关于绍兴鉴湖是怎样的?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更多>最新的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旅游出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