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本身就是一个不按照常理出牌的人,所以觉得还蛮正常的~~稀奇古怪的想法每个人都会有,知识方面都不一样,有这种想法我觉得没什么奇怪的。。。。可以说是你对美好事物的幻想,可以说你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也可以说你内心的渴望或是追求~~有很多的说法,但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更没有什么不妥当的……
qq:374416749
青年人为什么会相信许多假东西
因为原来农村人受教育的比较少,即便有些人接受了教育,程度也不高。所以,对于很多东西不懂得用科学解释,就会认为是灵异事件。
比如说清明时节,很多人发现山上会出现“鬼火”。原来大家不知道那个是磷粉自燃,不懂得该如何解释这个时间,那么就推到了鬼神身上。
就是因为知道大家惧怕鬼神,所以有些村名也喜欢借着这个名义,来弄虚作假。要么是想掩盖一些时间,要么是想从中获利。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有个村名经常偷别人家的东西,然后就藏在一个山洞里,想等到赶集的时候拿去变卖。
为了不让大家靠近这个山洞,他就到处散播山洞有脏东西的流言,还故意在晚上装神弄鬼吓附近的村民。久而久之,大家就信以为真了。
还有很多人天生就是唯心主义,相信天地间有鬼神对于他们来说,心理会更安心,会有所期盼,也会有所惧怕。
所以,当有人告诉他这个讯息时,他们就会很乐意接受,并且信以为真。然后把这个讯息一代代传下去,告诉他们的子子孙孙。
人一旦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之后,很多事情就会无意识地往这方面靠。
举个简单的例子,家里丢了100块钱,找了很久都找不着,家里都翻遍了。这个时候,有了祈求神明的念头,于是就拜了拜。起身之后没多久,就真的找到了。
这个时候就会觉得,真灵啊!然而,有可能只是巧合罢了。
“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这是德国谚语,不是普遍真理;然而它却指出了值得注意的倾向。历史上有些重大错误,就是这两种倾向相结合的产物。青年人满怀希望,向往将来,进取心强,求知心切。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讲的:少年人如朝阳,如乳虎,如铁路,如白兰地酒,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这些优点是极可宝贵。不过,由于经验不足,思虑不周,受骗上当者,也大有人在.因此,自觉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实是一件大事。进一步说,许多实践活动的共同要求是“创新”或者发现新事物,或者发明新器皿,或者建立新理论,或者写出新作品。总之,贵在一个“新”字。而“新”,自然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要创新,就必须善于独立思考。说“独立思考”,好象与“向群众学习”相矛盾,隔群众越远越好;说“独立思考”,好象必须想入非非,越稀奇古怪越好。其实都不对。善于思考的人,既能集中群众的智慧,又能超越前人的思想,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提出切合实际的真知灼见。相反,不向群众学习,不从实际出发,一味坚持错误的主观成见,决不会产生正确的思想。他的疑问是无处不在的笛卡儿是法国卓越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和哲学家,是解析几何的首创人。他可以算是历史上最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之一了。还在少年时代,笛卡儿就有强烈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他的学习热情很高,成绩优秀,数学尤其出类拔萃。除了学校中的功课外,他还阅读了许多课外书籍。可是,在总结学习成绩时,他却毫不自满,甚至犹豫了,以致怀疑自己学得的东西是否可靠。他说:“当我完成了一般的学习过程之后,就发现自己被许多疑难和错误困住了。从这些疑难和错误里,除开日甚一日地看清自己的无知以外,似乎并没有得到其他任何收获。”例如,“在哲学领域里,没有一条真理是能够不引起争论和怀疑的;而其他的科学又都从哲学里取得原理。”因此,在笛卡儿看来,疑问是无处不在的。这说明在他的脑海里,独立思考的火焰正在炽热地燃烧。在一度彷徨之后,他忽然大彻大悟了。他说,他所得到的最好教训是:“决不可过份地相信自己单单从例证和传统说法中所学得的东西。”那么,怎么办呢?他提出了四条思维的法则:第一,任何东西在未认清确实是真的以前决不能认为是真的。也就是说,必须小心,避免轻率和偏见。我所接受的,应当是我认为十分明显而又清楚,绝对无可怀疑的东西。第三,有秩序地进行思维,首先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按部就班地往前进,以达到最复杂的问题。甚至在实际上没有先后关系的事物中也要假设出一个顺序来。第四,不论在任何地方,搜罗必须齐全,观察必须广泛,直到自己相信没有遗漏时为止。以上是笛卡儿的思想方法,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独立思考的重视,值得我们借鉴。倘有余暇,何妨多读从历史上看,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大都有三个特点:博学;善问;富于钻研精神,重视思想方法。笛卡儿如此,其他许多思想家也无不如此。本文以下三节,便分别谈这三件事。爱因斯坦应该算是科学界最善于独立思考的巨人了。然而不要忘记,青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物理、数学等方面已打下了结实的基础,而且对一般的自然科学和哲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知识渊博的人见解比较深刻,思考比较周密,而且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常有远见,预测也比较正确。这样便大大减少了受骗上当的机会,使人生少走许多弯路。“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这秋水,就是知识之水,就是独立思考的波涛和浪花。可是,这不会影响专业学习吗?的确,我们的精力,主要应放在攻读专业上,从精于一开始,逐步扩大根据地而走向博。然而这不是说,学专业时其它的书一律不能看。那“应做的功课已完”的余暇虽少,但积少可以成多。看课外书刊,时间长了,接触面宽,了解的问题便多,于是就越看越有趣,越有趣就越想看,成了良性循环。这样,知识之球,便越滚越大。反之,不博览,知识面便窄,懂的东西就少;懂得少,对许多事物便不感兴趣,从而也就越不想多看专业以外的书,于是便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不仅读书如此,世界上许多事物,发展下去,都有这两种循环的可能。我们应力争前者,千万不要卷入恶性循环的涡流中去。书,无非是作者一次系统的、有充分准备的长篇发言。其中讲的,对的居多,错误也有。读书时反复思考,可以起到消化、吸收、运用和发现问题、跟踪追迹的作用。下列事项,可供读书时参考。3.对某个结论我有些怀疑,我觉得它的证据不充分,甚至有漏洞、有问题,于是我试图举出反例或国实验来推翻它。以上问题主要供念理科书时参考,至于其它学科,情况当然不完全一样。各学科有各自的特点,自然不可一般而论,就是理科中各学科,深钻下去,也要分别对待,有所区别。“大用之则大成”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同样,在思考中才能学会思考。斗争锻炼才智,脑子越用越灵。唐甄在《潜书》中说:“心,灵物也;不用则常存,小用之则小成,大用之则大成,变用之则至神。”要使思维深入,一是坚持刻苦钻研,一是注意思想方法。人们追踪一种新事物,往往起源于好奇心。好奇心愈强,钻研劲头愈大,甚至遇到巨大困难也置之度外,一心一意要搞个水落石出。因此,好奇心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之一,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等都很重视它。长时间的刻苦钻研是成功之母,也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基本条件。然而,如果辅以正确的思想方法,收效就会显著得多。当我们的思维难以深入时,可以向群众学习,向书刊学习,但有时不如直接向大自然或社会请教更为有益,这就需要通过观察和试验。大自然常会教给我们一些完全出人意外的新事物。(周祥初摘自《科海泛舟》,标题本刊有改动)(题图:刘孝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