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经常忙于工作和生活,有时甚至不关心做饭。更有甚者,他们不知道冰箱里还剩下什么食材,会不会过期。走进商场,感觉家里什么都不缺。我买的食材最后可能不会进我们的肚子,而是进了垃圾桶。
不要小看每次食物的浪费。积少成多,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成本、全球粮食安全的风险和生态环境的负担。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1年发布的报告,2019年全球食物垃圾总量达到9.31亿吨,其中家庭消费占61%,零售占13%,餐饮服务占26%。换句话说,超过60%的食物浪费与家庭消费有关。
上海的一个研究机构对100个不同省份的中国家庭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这100个家庭平均每年有1440元的食材,直接从冰箱里倒进垃圾桶。研究还表明,每生产一千克食物意味着5.22千克二氧化碳、220克氮和40.56克磷。那么1440元的食物浪费相当于每个家庭每年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氮、磷,不利于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
如果冰箱能自己“记账”,时刻提醒用户哪些食材过期,哪些需要补充,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食物浪费。这些曾经听起来很荒诞的“超能力”,如今正在一步步实现。
近日,海尔公布了一项动态识别和管理冰箱食材的新专利。专利信息显示,名为“冰箱的管理方法、设备及冰箱”的专利申请于2020年7月17日提交,申请公开号为CN 114022947 A。
根据专利说明书,冰箱顶部安装有摄像头,朝向垂直于地面的方向,通过摄像头获取食物在冰箱内或冰箱外的运动过程图像。
所有动作流程图的操作类型包括三种:取出、保存和失败。如何让冰箱“智能”的自己判断?
因此,将冰箱分为三个区域,冰箱外部的图像区域为第一有效区域,冰箱内部的图像区域为第二有效区域,冰箱门打开后门体的区域为无效区域。如果把配料从第一个有效区移到第二个有效区,这个操作就是“存储”;反之,这个操作就是“外卖”。
事实上,目前市面上智能冰箱食物识别功能的实现,大多依靠多摄像头拍摄和手部动作动态识别的技术。前者价格昂贵,无法识别堆放的食材,后者图像识别复杂,识别效率非常低,无法识别冰箱门上摆放的物品。
这样可以省略手势识别,降低识别模型的复杂度,减少识别的工作量,提高识别效率。
换句话说,海尔的专利相当于给家里的冰箱配备了一个可以自己记账的“AI美食管家”。通过摄像头的动态抓拍和数据分析,全方位识别冰箱内食材的信息,给冰箱装上“锐利的眼睛”!
有人担心这种智能家电服务会暴露个人隐私,所以海尔在智能家电的数据合规方面走在了前面。2022年初,海尔集团成立了科技委员会等五个委员会。未来三年,海尔将设立400亿元专项产业基金,投入600亿元研发,聚焦安全、隐私、合规等五大共性关键技术,实施关键科技攻关,让用户在享受智能家电带来便利的同时,尊重和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目前,海尔全球累计专利申请7.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4.7万件,占比超过63%;海外发明专利超过14000项,覆盖30个国家,居行业首位。2021年全球智能家居发明专利排行榜显示,海尔智家以4535项专利领跑全球,这也是海尔连续第六次蝉联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