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在古代农业社会,入伏的时候,刚好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饺子。
此外,上海一直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风俗。旧时民间一直有以热茶解暑的传统,现代科学也证明喝热茶、温茶比凉茶更为解暑。伏茶相传始于南宋,盛于清朝,但确切年代无法查考,通常在六月初至八月末饮用,有清凉祛暑的作用,酷暑之下,每日一杯可以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
扩展资料
三伏天养生要点:
1、避免冷风直吹,长时间吹无论是开空调、吹电扇还是窗边纳凉,都要避免长时间直吹。夜晚睡觉时,门窗别开小缝儿,以防虚邪贼风。吹空调的时候要注意,不可对着颈椎直吹,也不可在大汗淋漓的时候,直接进入寒冷的空调房,否则会引发疾病。?
2、自主活动,多出出汗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待在屋里不想出门。其实,欲祛湿排寒,归根结底是要增加自己的阳气,阳气旺,自然寒不侵体。所以伏天应该适当出门活动,出出汗、长长阳气。
但是夏季锻炼讲究轻缓,不可剧烈运动,不然阳气随着出汗就排泄了,气受伤了,水湿的代谢受到影响,内湿又出来了,最终湿气还是没有去掉。特别是身体虚弱者不耐暑气,可在晨昏之时,适当外出活动。
人民网-头伏饺子二伏面?细数三伏天的传统美食
人民网-三伏天养生?牢记四大纪律
头伏习俗吃饺子 为什么要选择吃饺子呢
暑伏吃饺子是为了应节气和养生,暑伏吃饺子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饺子的形状有些类似元宝,元宝属金,金宝藏伏,而“伏”与“福”谐音,因此,头伏吃饺子的谐意就是“元宝藏福”,有很吉祥的寓意在里面。
暑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日子,一年有“三伏”。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入伏的时候,恰是麦收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吃顿饺子。饺子又是平时难见的食品,正好可以享个口福。
另外,伏天人们容易出汗,会造成蛋白质、氨基酸、钾、维生素等营养流失。与米饭相比,面食中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都相对较高,所以吃面食更能补充营养。头伏、中伏、末伏都吃面食,伏天吃面食是最健康养生的选择。
在 三伏天 节气,有些地方会选择吃饺子来庆祝节气的到来,那么在 小暑 的时候,为什么要选择吃饺子呢?吃饺子有什么好处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 饮食文化 一起来看看吧!
小暑头伏为什么要吃饺子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还反映在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中。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
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有民谣说: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吃饺子的好处
1、食物多样
饺子的馅料很丰富,可以放很多自己喜欢的食材,可以荤素搭配着吃、也可以是全素的、亦可以放入很多样喜欢的蔬菜搭配着一起吃,当然有些人也喜欢吃全荤的。
这些食物多样的做法可以让我们吃到营养素更加齐全,而且可以起到食物的互补作用,单独吃一种食材可能吸收利用不高,但多种食物搭配一起吃,更容易吸收。
2、烹调
饺子属低温烹调。低温烹调可以减少营养素的流失,而且有饺子皮在外面包裹着,再煮制的过程中也会形成一种保护膜,保护馅料中的营养不会流失。
3、简单方便
有些朋友在家吃饺子是为了方便,不用做菜,单独吃饺子就好,饺子既可以当主食食用,也可以当做菜食用。
多种食材放在一起做馅料,不用担心营养素摄入的不均衡,只要我们搭配的合理,就完全不用担心了。当然也可以搭配一些爽口的凉菜一起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