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封建王朝,所有皇帝加起来大约有400多个。在这些皇帝中,命运最悲惨的就是亡国皇帝。几乎所有皇帝在政权灭亡后,都没有好下场。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南唐后主李煜,在亡国后因为写了一些悲愤的诗词,遭到了残忍的杀害。
还有明朝的亡国皇帝崇祯,他在敌人打到京城的时候,无奈地逃出了皇宫里,最后吊死在了山上。清朝灭亡以后,末代皇帝溥仪虽然失去了自己的地位,但却很好地活了下来,没人敢杀害溥仪。这是为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谁动手谁倒霉。溥仪尽管是清朝的皇帝,可他登基的时候,只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还没有认清这个世界,就因为革命的缘故,被迫宣布了退位。长大以后,溥仪产生了复辟的想法,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建立了伪满洲国。
不过那个时候,他只是日本人手下的傀儡,没有资格发布任何命令。换句话说,溥仪本人并没有给国家造成直接伤害。抗日战争结束后,他亲自出面到国际法庭上作证,详细阐述了自己在伪满洲国的经历,跟世人痛述了日本人的种种恶行。当时日本人死活不肯承认自己在抗战时期犯下的罪孽,一直在想办法狡辩。溥仪如果没有出面作证的话,部分凶狠恶毒的日本战犯,有可能会逃出生天。溥仪的证词,彻底坐实了他们的罪行,让这些日本战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从这件事来看,溥仪对国家有一定的历史贡献。回国以后,他彻底大彻大悟,放弃了自己曾经的皇帝身份,以普通公民的名义,在中国境内生存了下来。这时候溥仪跟普通公民一样,可以享受种种合法待遇。
如果有人杀害溥仪的话,执法部门有权以杀人罪对其判刑。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没有人敢杀害溥仪理由还有一个。当时中国的国内外环境非常混乱,一直在主张仁政,以宽容的姿态,对待所有百姓。溥仪作为前朝皇帝,就是一个极其典型的代表。很多清朝遗族,看到溥仪的情况后,彻底的安分了下来。
但凡皇帝,大都是威风凛凛,掌握着别人的生杀予夺大权,但是,溥仪却成为了最大的一个异数。历史上的皇帝,就算是权臣扶植的傀儡,大多数也都曾挣扎、抗争过。唯独溥仪,幼年继位,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最终退位,成为皇帝这个特殊职业的“终结者”。
事实上,辛亥革命以后,清政府虽然已经失去民心,甚至可以说是到了民怨沸腾的地步,所以,溥仪的退位虽说是迫不得已,可也算是众望所归。被欺压已久的中国人的确忍受不了皇帝的不作为,朝政的腐朽和昏聩。
然而,溥仪的退位还是有着值得探究的地方。
事实上,溥仪身为大清的最后一任帝王,他的逊位固然是万般无奈之下的妥协,可是,清皇室还是得到了不少优厚条件的,如承诺每年支付清室费用400万两银元,新币发行后改为400万元。其中最令人费解的便是,溥仪虽然退位让贤,可是他依旧保持着皇帝的尊贵身份。这也就是说,中国虽然从此没有皇帝这个职业,成为了一个新的共和的国家。但是溥仪本人依旧享有皇帝的尊号!这在很多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其实,这也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现状所定。
溥仪退位以后,按照协议,他每年还是能够得到不少的银子。如果真的落实的话,日子过得应该还是不错的。但后来的历史告诉我们,这所谓的赡养费用,最终并没有落实,而且,溥仪本人的命运更是颠沛流离,可谓命途多舛。
溥仪虽然退位,可还是有些革命党人视他为眼中钉。强硬的革命党认为,留溥仪一条命,无疑是在向列国昭示革命党人的软弱,于是,这些人处心积虑想要整死溥仪。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袁世凯掌握实权后为什么不杀掉最后一个皇帝溥仪?
当初,南北达成共识:袁世凯赞成共和、逼迫清帝退位,南京临时参议员则选其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但必须到南京就职。不过,之后,袁世凯以北方动乱未平,拒绝南下,所以,不杀清帝,袁世凯就有理由不南下就职大总统。
其次,不杀清帝,袁世凯控制的北方暂时“安静”。要知道,当时的大清是亡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必定会激起满族人的仇恨甚至是暴动。
最后,一旦予以皇室厚待,不但体现袁世凯宅心仁厚的假象,会让人们感觉他还不错,能安抚民心,政治的最大智慧在于各方的妥协,如果一方大获全胜,这样的政治交易迟早是会出问题的。
但是,溥仪还是非常担心,毕竟,袁世凯不杀他不代表别人也不会动杀皇帝的心思,所以,溥仪对自己的安保还是相当重视的。
溥仪虽然已经退位,但是,还是居住在紫禁城中,要知道,紫禁城宫禁森严,殿宇万千,历来安保问题就很令人头疼。在皇帝还有的时候,尚且需要调配大量侍卫和士兵保护,值此之时,皇帝失去了权力,自然也就不可能有那么多人来保护他。
深宫大院之中,革命党人依旧不愿放过溥仪。溥仪自己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此时大势已去,他唯一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的保住自己的性命,除此之外,别无他念。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溥仪经常和侍卫的统领谈话,叮嘱他要仔细检查宫禁。但事实上,清廷大势已去,所谓的统领也就是个现代意义上的“保安队长”,他的权力早都缩水了。
溥仪黑着脸听完统领禀告的实情之后,心里也是一凉,但毕竟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溥仪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当时检查出入紫禁城的设备还非常原始,基本都是用手去摸的。但是,溥仪早已经不是皇帝,面对革命党中的大佬,宫门的侍卫总是不敢冒犯去搜身的,甚至,就连那些大佬的护卫,他们也都不敢搜查。
但溥仪又害怕有人对自己不利,当时的枪械虽然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杀伤力较冷兵器还是要出色太多。为了达到搜查枪械的目的,溥仪想了一个歪点子,他告诉侍卫统领,让他去买磁铁。这种“磁铁”名叫“阴阳磁葫芦”,外国商店里有很多,通常是两块磁铁,阴阳两极紧紧吸在一起的。为了办成这件事,溥仪整整花了三千两银子(其实采买东西只用了一千两),剩下的钱全部被贪污了。
其实溥仪的私房钱也不多,这三千两银子都是他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可谓是下了血本了。当时他的财政非常紧缺,甚至不得不把服侍的太监们全部遣出宫。
办成之后,溥仪满以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度非常轻松自得。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要知道所谓的“阴阳磁葫芦”不过是两块大磁铁而已,收效甚微,而且,过了半年之后,磁力渐渐损耗,全部都失效了。而溥仪也没有钱采买新的,侍卫统领更是不敢将自己私下克扣银子的事情泄露出去。于是,宫门的安保只好又恢复了以前的状态。只不过为了做样子,侍卫们还不得不在脖子上套上两个死沉死沉的大葫芦。
事实上,当时的革命党对溥仪固然有意见,可是,他们大都不会真的对溥仪下黑手。他做的这些事情其实大都是在给自己找心里安慰,人家真的要杀他,就是一百个磁葫芦也挡不住。因此,这些所作所为,只能作为后人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