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为什么总是自杀?
?
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
我年华虚度 空有一身疲倦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岁月易逝 一滴不剩
——海子《以梦为马》
这个问题不如换一种问法:一个世界都不接受他的人,凭什么活下去呢?
诗人之所以是诗人,多是因为情感丰富。诗人的审美往往超脱于时代,无限追逐于美的边界,这是属于艺术的追求。
诗人如此,画家如此,所有的艺术都是如此。
很多诗人也正因为生活不幸而写出词来。
诗人的生活太苦了,而这种苦往往是精神与肉体共存的。很多诗人在创作的后期已经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而是什么呢,是将自己不幸的生活通过文字载体去描绘,诗是诗人的呐喊,是诗人竭尽全力的最后一声嘶吼。
世人不接受诗人,这就是问题的本质。但这不是世人的错,而是诗人的错。
没有谁不想好好活着,但追求艺术本身就是痛苦的,诗人的生活就像诗中所描绘的那样痛苦,不被接受的人生是痛苦的,感性到极致的人更是痛苦。
因为“痛苦”,才有感触,才有笔尖的那份灵动。这也是我们读起海子他们的诗时,会感觉到的东西。
诗人抗争过这个世界,不分胜负,但最后诗人扼住了自己的咽喉。
上世纪80年代著名诗人顾城,为何会选择自杀?
按照顾城在自己的遗作《英儿》一书的内容,人们猜测顾城最后的疯狂是因为一个追逐利益的女人伤害了他,导致他的崩溃。这个女人在顾城的书中被称为“英儿”,真名李英,曾经是《诗刊》社的编辑,笔名麦琪,在顾城死后,明确表示,反对顾城在遗作中给她贴上的标签。
顾城悲剧的深层原因是他的极端个人主义。作为一个人来说,顾城的人生态度像他的诗歌一样极具特征,简单归纳一下就是:极端自私的自我中心,极端愚昧的大男子主义,极端空想的自由主义,极端幼稚的幻想世界。顾城就是一个各种极端事物共生的矛盾体,有时候像个天真的孩子,有时候像个疯狂的暴君。
扩展资料:
“非正常死亡”落在诗人身上,往往比落在常人身上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无论是死于决斗场的普希金,因飞机失事“吻火”而亡的徐志摩,还是把头枕在冰凉铁轨上的海子,大抵如此。
但好像从没有一个诗人像顾城那样,他的“诗人之死”竟带有了“罪与罚”的宿命意味。今年是顾城去世10周年,他走了,留下了那么多诗篇与故事,继续感动着我们。顾城的死亡意识,死亡情结是异常浓重的。当他觉得用来抗击死亡的爱,不能“远离即将来临的黑夜”时,就把自己当“一穗大麦”奉献给死亡。
——顾城
也许上天真的是公平的,在上天赋予天才们诸多常人难以企及的才华的同时,也带给了他们许多平常普通人所没有的烦恼。纵观古今中外的天才们,自杀率之高,令人瞠目结舌。许多艺术家、文人、天才都对于自杀?情有独钟?,自由浪漫的三毛,荷兰的天才画家梵?高,以及魂断新西兰的朦胧诗派代表诗人顾城,都是死于自杀。
作为上个世纪末我国著名的朦胧派诗人,顾城自杀时正值英年,其诗歌作品更是被译成多国文字流传世界,那么,年轻的顾城为何最终会选择自杀这条路呢?
顾城和妻子
第一:顾城的母亲说,顾城幼年时从窗口倒栽着摔了出去,脑袋受到了重伤,自幼就有精神失控的行为。顾城在小的时候,就会因为和妈妈吵嘴把杯子推翻;在他17岁的那年,因为找工作四处碰壁,出现了第一次自杀行为,后来,他又自杀过很多次,所幸都未成功。
在外人看来,顾城之所以会自杀,就是他精神错乱所导致的结果,例如,他追到妻子谢烨家中向她求婚时,顾城就被谢烨的母亲视为精神病,甚至带他去精神病院看过病。在顾城自杀以前,他在自己的绝笔书稿中写下了?生的平凡,死的奇怪?这样的句子,在给友人的信中,又莫名其妙地写下了他们夫妻二人以及儿子的生日、血型,以上这些并不正常的行为,未尝不是顾城精神失控发作的前兆。
顾城
第二:顾城之所以会选择自杀,也因为他和谢烨两人的感情出现了危机。据说顾城在自杀的前一年9月前往德国讲学时,当地一位德籍华侨开始对他的妻子谢烨展开疯狂追求,对于此事,夫妻二人曾一度闹得不可开交,两人甚至分居过一段时间。在顾城自杀前夕,他与妻子因离婚,还有回北京的事情发生了激烈争吵,原本就性格孤僻、暴戾无常的顾城,最终向妻子举起了自己手中的斧头,他在击毙谢烨后,自己又在一棵大树上自缢身亡。感情矛盾和本就存在的精神障碍,最终酿成了这场悲剧。
顾城
第三:顾城自杀身亡是由于政治与性格因素所导致的。出生于1956年的顾城,虽然在诗歌上造诣颇高,可是,他却只有小学学历,他没有感受过鲜花与童话,可是,他却用自己的诗歌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并且将追求?桃花源?视为自己终身的使命。
顾城
然而,这世间本身就没有真正的天国乐园,他和妻子逃到了新西兰的孤岛,仍然难以逃避社会思潮的纷扰与成家后的困境,现实生活给了他残酷的一巴掌,一生没有正式工作的顾城,其人格和内心世界是不完整的,他始终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全心全意的做着自己的美梦。可是,这样虚拟的童话世界总有破灭的一天,当过程无法逃避现实社会时,他最终选择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