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个人来说家庭的装修都是很重要的,当装修完毕后,虽然有些产品尚处于保修期内,可是由于保修范围以及种种免责条款的规定,业主依然需要自己承担维修费用。为了让各位业主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家装建材的免责条款,希望业主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注意这些条款,不然就容易把自己推向了“绝境”。
波世嘉吊顶卡萨瑞都沙发
所谓免责条款,常被合同一方当事人写入合同或格式合同之中,作为明确或隐含的意思要约,以获得另一方当事人的承诺,使其发生法律效力。就其本意讲是指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或格式合同提供者提供格式合同时,为免除或限制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责任而设立的条款。因此说,免责条款以意思表示为要约,以限制或免除当事人未来责任为目的,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1、管道渗水。这个对木地板影响很大的,特别是底下装有龙骨的,底下管路如果有渗水的话,龙骨层就会慢慢积水,一下子还发觉不了的,非要影响地板了才会知道。这种情况如果不是安装地板时冲破水管,商家是肯定不负责的啦。
2、横向拼装跨度过大。每块地板都有一定涨缩范围,木地板墙角四周都要预留伸缩缝隙的。但是当木地板横向拼装块数或总宽度过大时(实木一般不超过4米,多层复合不超过5米),伸缩缝就不够用了,这时基本上都要分成两个拼装区域,中间做桥接。有的人不喜欢中间有交接压条,认为这样不好看,但是如果不做,而地板膨胀起拱或瓦变了的话,就留给了商家一个拒绝负责的一个理由。
3、阳关暴晒。窗户(特别是落地窗边)地板脱漆、收缩开裂、变色,老化等,这几种现象基本上都是因为阳光长时间直晒或暴晒引起的。如果其他地板完好,仅窗边有这些问题,商家一般不会承认自己地板有问题的。
4、房屋长期空置无人入住。地板含水率是有国家标准的,如果出厂时地板含水率是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的,那就说明地板是合格的。但是含水率合格的地板不一定就不出问题。根据很多统计证明,地板安装好了,但是一年半载的都无人居住(特别经过炎热夏季和梅雨季时),就算合格的地板也很容易出问题。这种请款下地板膨胀起拱或缩缝开裂,但又没有数据证明是因为地板含水率不合格引起,那我们就只能吃哑巴亏了。所以安装地板后不准备住进去的,要特别注意通风降温、去潮或加湿等保养。
5、化学品反应腐蚀。地板漆面与其他腐蚀性化学物品接触,产生化学反应等原因会引起的地板油漆剥离。
小编点评:看上去一份十分有道理的免责条款,是否真的那么有理呢?出现这些问题时,有没有第三方作为鉴定机构,公正而合理的判别问题出现的原因呢?角色的缺失,让每一次的保修都会演变成纠纷,责任的认定模糊不清,让保修必然成为一条漫漫无尽的艰难道路。
如果说因为个人使用不当而造成商品出现问题,这个由消费者承担损失尚能理解,那么有些免责条款则完全成为了商家逃避责任的利器。在武汉,我们的身边,就发生过这样的事。
6、新居搞装修,其中一面墙贴好的瓷砖,一夜之间全部掉了。对此,水泥供货商和装修公司均称免责。
上月6日,张先生从某品牌水泥指定供应点购回8包水泥,准备安装墙面瓷砖。7日,负责施工的某装饰公司工人,用调配好的水泥,将洗手间剩余一面墙的瓷砖贴完。次日,张先生接到电话:昨天装修的墙面瓷砖全掉了!
昨日,小编在张家看到,洗手间内,一整面墙的水泥和瓷砖,呈剥落状掉地,碎渣到处都是。张说,他就此多次与该品牌水泥供应商、某装饰公司交涉,但双方均称免责。目前,墙面工程已停工数日。
小编联系了这两个单位。某品牌水泥供应商的王**说,水泥质量绝对可以保证,问题只能出在装修过程中。她表示,业主可以将水泥样品送检,以便明确责任。
某装饰公司负责人张先生说,他们所承接了多套工程,均未出现施工质量问题。而且,洗手间内其他三面墙,也已完工,没有出现剥离现象,这些都说明责任不在自己。
昨晚,小编致电装饰张先生时,他称,公司与业主签订的是包工合同,若业主重置材料,公司将继续施工,同时愿意免掉该墙的重复施工费。
小编点评:
由于家装涉及到多个商家,因此,往往最容易出现的便是各个单位的责任分散,互相推诿的情况也便会经常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最受伤害的只能是消费者,不仅耽误了工期,经济上也会受到相应的损失。同时,家装行业相比家电行业而言,行业内没有统一的规范与制度,各自为阵,也便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发生。
一说到装修,好多人的头都大了。原因很简单,装修里的猫腻太多了,让人防不胜防。
居美印尚家居馆美哉家居饰品馆
猫腻一:报价单里藏玄机
装修业主最先遇到的问题往往是看不懂报价单。表示,普通业主要看懂装修报价单的确不容易,因为看似明明白白的报价单隐藏着不少专业知识,不规范的装修公司就可能借此做文章,设下陷阱等着业主。
拉低某个单项价格
业主一般会事先向已经装修的朋友求教,或是到市场上去了解某项材料的价格,但他们了解的信息往往是片面的。比如业主知道地板、瓷砖目前的单价,但是并不一定了解地板安装、贴瓷砖的人工费用,于是他把地板、瓷砖的价格砍下来了,却在人工费用上吃了亏。所以业主看装修报价单,不要只盯牢某个项目的单项价格,而是要综合人工、损耗等各方面费用以及其他项目的费用来看。
“遗漏”某些硬装修主材
装修报价单上被刻意遗漏了某些主材,业主被这种整体价格合理的报价单吸引而爽快签约,但在接下来的装修过程中业主将为装修公司这些恶意的“遗忘”而不断地加钱。要化解这一风险,业主必须要求装修公司在装修合同或者协议上写清楚所有主材,且标明购买者是装修公司还是业主自己。
模糊品质、级别、规格
这是不规范的装修公司较为常用的伎俩,虽然写明了需要某些材料,标明了材料需要的数量,但是却没有说明到底选用什么品质、什么品牌、什么规格的材料。业主应要求报价单的每一项尽可能详细地说明材料的各项要素。装修期间注意核查相关材料是否按指定的要求采购。
偷换计量单位
这一招一般业主是最难看穿的,因为业主很少注意到报价单上的单位,不太了解不同的单位意味着报价数字偏差很大。比如定做一个鞋柜,报价单上写着“主材:8毫米玻璃搁板+1厘米钢化玻璃+镜子+辅料,单位:项,数量:1”貌似很合理,其实关于鞋柜的尺寸大小没有说明,就留下了钻空子的机会。业主应要求按照实际面积来算,比如衣柜、鞋柜等,尽量少以“项”为单位,免得在装修过程中出现误差。
施工工艺含糊不清
光看数字、不看文字说明是大部分业主在查看报价单时常犯的毛病,总觉得一个数字差错会造成损失,而文字说明肯定没法做手脚,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墙面涂层施工、地板施工、下水管道施工都有各自的施工工艺要求,中间漏过一道工序,在未来的生活中就可能给你造成很多麻烦,墙面掉漆、卫生间渗水等问题大都是装修施工工艺不过关导致。因此,业主最好多学一点装修常识,尽量了解关于室内装修的各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定期去装修现场了解进程,这样有一定的防范作用。
专家建议:报价单要“三看”
一份内容较为完整的装修报价单,包括装修预算附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预算协议(说明业主自购、装饰公司代购的材料以及此材料的型号、等级、品牌、单价等)、客户主材表(业主自购的主材列表)和装修报价表(除了所有材料的报价,还有详细的施工标准),一般的业主要看明白实在有点头疼。没有时间和专业常识的业主千万不要只盯牢价格,因为你讨价还价的结果只是占了小便宜,更何况不同公司选用不同材料、运用不同计算方法最后得出的总价可比性并不高,可以用以下“三看”来防范报价单猫腻。
一看设计图纸,因为这是装修房子的总规划。你可以先不看报价单,要求装饰公司根据设计图把所有需要用到的材料都在报价单中标注出来,并在合同中详细注明自购以及代购的材料,然后打定主意不对设计做任何改变,那么最终你的装修费用将和你的报价单费用非常接近。
二看主材,因为主材费用占据了你装修支出的大头。你事先了解市场上通用的主材或者你喜欢的主材规格、价格、款式、品牌等,看报价单详细清单的时候首先看主材是否有问题,是否已经说明白。
三看施工工艺,因为它决定了房子的装修质量和使用寿命。装修之前你得对室内装修的大体施工工艺有所了解,知道墙面涂层要刷几次、地面处理分几道工序。
猫腻二:材料上面动手脚
装修材料的好坏,多少决定着装修公司的利润高低,所以,以次充好、短斤缺两成为不良装修公司的常用手法,业主自己采购材料时,更容易遇到不法商家的“忽悠”。
地板“短斤缺两”
据业内专家介绍,同一规格的每块地板的长度、宽度是相同的,但消费者购买的数量不可能与房间所要铺设的面积刚好匹配,所以一些地板就要切割,比如90厘米长的地板,如用了80厘米,剩下的10厘米就得拼凑到其他地方,如无法拼凑,就不能使用了,这就造成损耗。按照行规,消费者铺完地板后,仍完整的地板是可以退货的,为了不让消费者退货,有些地板品牌的安装工就采用增加损耗的方式让消费者多花冤枉钱,如故意多切割完整的板等。
另一种情况是一些地板本身就“短斤少两”。比如本应该是90厘米长的板,但一些厂商提供的产品每块都只有85厘米。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只数地板的数量,却未测量每块地板的长和宽。这样,最终使用的地板数量将增多不少。比如预测时只要用80平方米的面积,但最后实际却用了90平方米,消费者最终也只得多掏几百元,甚至几千元。
专家表示,通常地板铺设的损耗仅有3%至4%,利用率较高的甚至可以降到2%。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购买100平方米的地板,损耗的面积应控制在2平方米至4平方米之间。另外,方形房间铺设地板的损耗会小些,而圆形的损耗则会高些。如果消费者发现铺设的地板面积比房间面积大了5%以上,就可以质询地板厂商,要求得到合理的解释。
橱柜低价陷阱
目前橱柜一般按延米报价,有的品牌打出5折、4折的报价吸引消费者,但很多消费者订购其产品后会发现,如果对橱柜原来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增加或更改配件,厂家就会列出一大堆补款清单,发现实际支出与报价单上的预算相差很大。
业内专家提醒装修业主,橱柜的配件如台面、拉手、拉篮等价格相差很大,一些厂家通过做低橱柜价格,拉高配件价格的办法获取利润,消费者如果只订橱柜,不选用其指定的配件,厂家肯定不答应。所以消费者最好选择知名品牌的橱柜,对报价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品牌要留个心眼。
配件随意报价
装修的配件往往被业主忽视,但其实配件是商家最容易“忽悠”消费者的产品。在很多建材市场,商家一般把主材的价格都标得很清楚,但配件大多不明码标价,商家看人报价,有时价格可能相差数倍,有的商家还把假冒的配件冒充名牌卖给消费者。业内专家建议消费者最好到正规的建材卖场购买配件。
皮尺会“变魔术”
购买某些材料时要用到皮尺、磅秤、计算器等计量工具,一些不法商家用做过手脚的工具坑蒙消费者。比如,标为1米的皮尺其实只有0.9米,有的长皮尺中间被裁掉一段,有的计算器可以随意增加或减少数字。很多消费者在讨价还价时很精明,但在随后的计量时却不够细心,被商家利用。业内专家提醒业主,购买材料最好自己带好计量工具。
猫腻三:施工工艺“拆烂污”
装修业主没法整天呆在施工现场,一些施工人员就此乘机偷工减料,这样,施工队省了材料和人工,却留下了质量隐患给业主。
一般来说,隐蔽工程是最能偷工减料的,只要一封闭,业主短期内就无法发现。比如,电线不穿管、地板格栅不找平。其他如墙面涂料和木器油漆故意少涂遍数。业内专家建议业主一定要与施工人员明确隐蔽工程必须验收后再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