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料记载,古格王国的覆灭缘于战争。
古格王国的居民都是虔诚的藏传佛教徒。后来,葡萄牙人到了印度果阿,又从果阿来到扎达的古格王国。葡萄牙传教士首先说服了王后,接着说服国王改信天主教。
正在这个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寺院的喇嘛偷偷和拉达克人取得了联系,克什米尔人打了进来,与喇嘛们里应外合,古格王国就这样被推翻了。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从记载和考察的结果上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毁灭古格文明。可事实上,硝烟散尽的古格王国却迅速沦为一座庞大的废墟。
也有人说除了战争以外扎达地理环境的迅速恶化是主要的原因。的确,现在古格遗址一带沙漠化程度十分严重,当年能养活十万之众的绿洲,今天已所剩无几。但是问题还是那十万人去哪里了,如果是迁徙走了,就一定会有后裔知道其历史。
另外还有很多猜测,诸如天灾、瘟疫等,但都不足以使得繁荣富强的文明突然间完全彻底消失,而且没有留下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
[军事基地:俄格战争的背后]这是我的战争军事基地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属于战胜国阵营的塞尔维亚和黑山合并,同时吸收了战败的奥匈帝国几个以斯拉夫人为主要居民的行省。黑山失去1878年以来的主权国家地位。
1929年,新国家更名为南斯拉夫。
1941年,纳粹德国横扫南斯拉夫,宣布塞尔维亚为被占领土,在克罗地亚族和波斯尼亚族聚居区建立傀儡政权。南斯拉夫其余领土为德国盟友瓜分。
1945年,在铁托领导下,建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1974年,南斯拉夫修改宪法,六个加盟共和国获得自治地位。塞尔维亚境内阿尔巴尼亚族聚居的科索沃省和匈牙利族聚居的伏伊伏丁那省成为拥有较多自治权的自治省。
1991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宣布独立,遭到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反对。
1992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宣布为主权国家。由于穆族和克罗地亚族赞成独立,塞尔维亚族抵制投票,波黑三族间爆发了历时三年半的战争。同年,在全民公决后,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1995年,代顿波黑和平协议签署,宣告波黑战争结束。
1998年,南联盟政府指责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分子多次发动暴力袭击,造成大量平民和警察伤亡,派遣军队进入科索沃。美国及其盟国指责南联盟在科索沃杀害了大批阿族居民,制造了“人道主义灾难”,恢复对南联盟的部分制裁。
1999年,以南联盟政府拒绝执行西方国家主导的和平协议为由,美国领导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空袭78天。6月,米洛舍维奇接受和平协议,联合国和北约接管科索沃。
2000年,米洛舍维奇在总统选举中败给反对党塞尔维亚民主党***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
2002年,米洛舍维奇被引渡到荷兰海牙前南问题国际法庭受审。为了避免巴尔干半岛继续分裂,欧盟促成塞尔维亚和黑山建立松散的国家共同体。
2003年,南联盟共和国议会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松散的国家共同体。除了共同总统、统一的军队、外交等国家权力,两个共和国有不同的法律、海关、货币乃至边防部队。
2006年5月21日,黑山脱离“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同体,宣布独立。
原苏联外高加索三个加盟共和国是指目前的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苏联解体后的最初几年里,三国局势一直动荡不安,并趋进一步的加剧。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问题研究所李健民教授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是1989年、1990年格属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相继出现的分离主义倾向,以及长期以来阿属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要求并入亚美尼亚的种种努力。格国内战和阿亚纳-卡军事冲突的一个结果是格国总统加姆萨胡尔季阿流亡国外和阿国总统穆塔利博夫辞职。军事冲突结束后,格阿亚三国政治局势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原苏联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是指目前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上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解体,中亚各国相继独立。独立后,中亚各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都建立了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实行总统制,形成了大总统、小政府、小议会的领导体制。这种体制在客观上缓解和克服了中亚国家在转型时期出现的动荡,现在这些国家大体实现了政局的相对稳定,经济恢复增长。
原苏联东欧三个加盟共和国是指目前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三国。乌克兰是原苏联的第二大加盟共和国,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完备的工业基础,加上克拉夫丘克总统稳健的执政策略,独立之后国内政治局势一直保持平稳。1999年库奇马竞选连任成功后,其地位进一步加强。
原苏联波罗的海三国指的是今天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十多年来,政局相对稳定。三国地处波罗的海东岸,是东西方交往的天然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曾遭多个近邻国家占领。因此,三国特别珍视重新获得的独立,将维护国家主权作为恢复独立后的首要任务,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另外还有俄罗斯
尽管这场战争由南奥塞梯问题而引发,实际上却是俄格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自苏联解体以来,俄格两国围绕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俄驻格军事基地以及格加入北约等问题一直龊龌不断,曾数次接近战争边缘。其中,俄军驻格军事基地问题作为苏联解体时留给两国的一个历史性问题,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其存在与撤除体现着两国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格国内冲突加剧俄巩固驻格军事基地
苏联在格鲁吉亚共和国境内共有四个军事基地,分别为驻扎在距格首都第比利斯30千米的瓦济阿尼第137号军事基地(题图,第405摩步团驻防)、驻扎在阿布哈兹古达乌达的第50号军事基地(第10独立维和伞降团驻防)、驻扎在阿哈尔卡拉基的第62号军事基地(第147摩步师驻防)和驻扎在阿扎尔自治共和国巴统的第12号军事基地(第145摩步师驻防)。1992年,俄军还接管了司令部设在第比利斯的南高加索军区,并于1993年1月将其改组为驻南高加索俄军集群。
苏联解体前后几年,格鲁吉亚一直为分裂问题所困扰,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和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南奥塞梯主张并入俄罗斯的北奥塞梯共和国,并与格中央政府发生多次武装冲突。被搞得焦头烂额、频繁更替的格政府当时的确没有能力处理这一事关国家领土完整的重要问题。由于美国正忙于巩固其在中东欧地区的冷战成果,尚无暇顾及俄罗斯的“后院”――南高加索地区,格鲁吉亚不得不向俄罗斯求助。格鲁吉亚的请求正好符合俄罗斯欲保留在南高加索军事基地、尽力将该地区纳入其势力范围的战略目标。1992年6月24日,在俄罗斯主导下,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达成停火协定,由俄罗斯军队和欧安会观察员的维和力量进驻南奥塞梯。1993年2月3日,叶利钦总统访问格首都第比利斯,两国签署了友好、睦邻与合作条约。条约规定,俄罗斯将继续保持在格鲁吉亚的四个军事基地,并由俄罗斯边防军负责把守格鲁吉亚与土耳其的陆路边境,黑海海域由俄罗斯舰船代为巡逻。1994年4月,莫斯科又出面调停格鲁吉亚同阿布哈兹间的冲突,有关各方在莫斯科通过了政治调解格阿冲突的措施宣言,签署了向冲突地区派遣俄罗斯维和力量的协定。在格鲁吉亚独立初期,俄军驻格总兵力一度达到2万余人,使俄基本上掌握了格鲁吉亚乃至整个南高加索地区的军事政治主导权,实现了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利益。
格政局趋稳俄驻格军事基地难保全
1996年以后,格鲁吉亚政局趋于稳定,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问题暂时被“冷冻”起来。而此时,美国也公开宣称南高加索三国“对美具有生死攸关的政治和经济意义”,通过向三国提供军事政治和经济援助,同俄罗斯展开激烈的地缘政治争夺。与此同时,格政府也逐渐丧失对俄罗斯的耐心和希望,开始奉行亲美反俄的对外政策。因此,要求俄撤离驻格军事基地既成为了格实施反俄政策的主要内容,又是格向美靠拢的重要手段。格议会于1996年通过了边界保卫法,要求俄罗斯边防军必须在1997-1998年撤出格鲁吉亚,将格土边界的保卫任务移交格边防军。此后,格国内一些激进派又以格议会从来没有批准俄军驻扎在本国境内的协定为由,要求“非法驻扎”在格境内的俄军撤离。格总统谢瓦尔德纳泽也多次表示,格鲁吉亚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不希望外国军事基地驻扎在本国领土上。对于俄驻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维和力量,格政府也呼吁维和力量“国际化”,要求俄撤出其维和部队并以北约军队取而代之。
1999年11月,深陷车臣动乱和北约东扩双重压力的俄罗斯将驻格边防军撤出,关闭驻格军事基地问题也随之被提到日程上来。相对来说,这是一个十分敏感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不仅取决于俄罗斯的态度,还牵扯到欧洲常规武器裁减协定中给俄罗斯和格鲁吉亚规定的限额。从主观方面来说,驻格军事基地对于解决国内问题和控制南加索局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俄不愿意撤出。从客观方面来讲,撤出人员和装备、关闭基地还需要一笔数额不小的费用,俄短时期难以筹措资金。1999年11月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欧安组织首脑会议上,双方达成分阶段撤除俄军事基地的协议。协议规定从2000年8月1日起,俄将分四个阶段撤除两个驻格军事基地,到2001年7月31日,俄将第137号军事基地和古达乌达军事基地交还给格政府。关于另外两个基地的问题,格将与俄继续协商。
2000年8月1日,随着俄军驻南高加索集群司令安德烈耶夫中将一声令下,俄罗斯驻格第137号军事基地结束了驻防使命,转入撤除状态。该基地的第一批军事装备经巴统港运回俄罗斯本土,位于阿布哈兹的古达乌达基地稍后也开始关闭。但由于阿布哈兹地区的居民担心俄军撤离后格鲁吉亚和阿布哈兹之间重新爆发战争,反对俄军撤离,俄并未全部撤出该基地的军事设备和人员。
2001年10月26日最后一批军事设备和部分军人的车队撤离后,古达乌达基地还保留有500-600名俄罗斯军人和153辆坦克,241辆装甲运兵车和140套火炮系统。继续驻留基地的俄罗斯军人主要负责保护俄军事设施和在阿布哈兹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任务。
俄军尚未撤离的第12号军事基地和第62号军事基地分别驻有2597人和2010人,共装备115辆坦克、2200辆装甲车和170门火炮。此外,俄军在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还驻有约2000多人的维和部队。俄派驻阿布哈兹的维和部队编成2个摩步营、1个独立迫击炮连、1个道路工程营、1个工程兵连,以及数个服务保障分队,总兵力为1682人,装备114辆装甲车,189辆汽车和4架直升机。俄驻南奥塞梯维和部队有557人(编为1个步兵营),36辆装甲车,252辆汽车和9门火炮。
格谋求加入北约俄撤除全部基地
俄驻格第137号和古达乌达军事基地的撤离并没有使俄格关系得以改善。因为对于谋求加入北约的格鲁吉亚来说,俄罗斯军事基地的存在是一个极大的障碍。2002年,格鲁吉亚指责俄罗斯违反有关协定,利用军事基地向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分裂分子提供武器装备,要求俄罗斯在3年内撤除军事基地,并对基地内俄军行动采取限制措施。俄方则否认了格方的指责,时任俄第一副总参谋长的巴卢耶夫斯基称俄军“对其邻国格鲁吉亚的形势发展不会无动于衷”,也“不可能不带武器和军事装备就撤出格鲁吉亚”。在俄格围绕军事基地问题争论的同时,美国的支持又为格方注入了强心剂。美国在格美国防合作计划框架内向格提供了巨额军事援助和武器装备,举行了多次军事演习,培训了数百名高级军官。2003年底,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访问格鲁吉亚时明确表示,俄罗斯应该尽快撤除其驻格军事基地, 美方的态度使格方在俄军事基地问题上态度日趋强硬。萨卡什维利当选总统后,又多次要求俄罗斯就撤出军事基地问题进行谈判。在谈判中,格方始终坚持3年撤离期限的底线。格方之所以要求3年期限,是为了尽早实现其加入北约的目标,希望依靠北约来加强其国防现代化,解决国内冲突。为实现这一目标,格鲁吉亚必须先将驻格俄军清除出境。俄罗斯出于地缘政治和能源安全等多方面的考虑,在谈判中分别提出了为期11年、8年和4年的撤军时间表。俄罗斯的理由是从格撤军之前要在俄罗斯境内兴建新的军事设施,这一工程巨大,至少需要十年以上时间,且俄尚未落实这笔预算资金。
2005年3月10日,格议会通过《关于俄罗斯驻格鲁吉亚军事基地的决议》,宣布俄罗斯军事基地“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要求俄方在5月15日前就军事基地的撤出提出“具体的、令格方满意的”时间表,否则格方将单方面要求俄在2006年1月1日前“结束在格鲁吉亚的军事存在”。5月9~10日,布什总统在访问格鲁吉亚时再度表示“所有国家必须尊重格的领土完整”,美国务卿赖斯随后称美愿意为加快撤军进程做出努力。在美国的支持下,格议会还表示一旦俄方不能按期撤出,格准备采取停发俄罗斯军人入境签证,限制俄罗斯军事基地人员、装备、物资在格境内调动等措施。面对格鲁吉亚的强硬态度,俄罗斯表示不会于屈服讹诈,如果俄驻格军事基地的人员和武器安全受到威胁,俄罗斯不会坐以待毙。
经过此后几轮艰难的谈判,2006年3月31日,俄格两国在俄南部城市索契达成协议,宣布俄将在2008年全部完成从格境内的撤除任务,并签署了两项协议,就俄从格撤除军事基地的期限以及俄军事基地从格运出程序做了明确规定。俄格两国还在第比利斯成立了专门委员会,以监督协议的落实情况
虽然双方定于2008年最终完成撤军,但由于格俄两国矛盾不断,格方不断干扰驻格俄军的正常训练,俄军实际上提前完成了撤军进程。2006年底,位于第比利斯的俄军驻南高加索集群司令部关闭。2007年6月底,俄罗斯关闭了驻格阿哈尔卡拉基军事基地,并将该军事设施移交给格方。格方对此十分满意,因为俄军留下的是一个设施完备的军事城,基地占地128公顷,可容纳1.5万人,共有196幢大楼,包括7幢司令部大楼、7座兵营、3家食堂、1座军官楼、1家医院、2所学校和幼儿园、2所俱乐部以及一系列军事设施。2007年11月8日晚,随着最后一列运送俄军事装备的火车驶离第12号军事基地,俄军驻格军事基地全部撤除。其中一部分车辆和物资被运往俄驻亚美尼亚久姆里的第102号军事基地。
昔日俄军基地来日将属谁手?
尽管俄军已全部撤离驻格军事基地,但俄格关系并没有因此而好转。相反,却变得更加复杂,并爆发了战争。究其原因,是因为影响两国关系的根本矛盾没有得以解决。格鲁吉亚要求俄军撤出的目的在于尽早加入北约,彻底摆脱俄罗斯的影响,并依靠美国和北约保障其国家安全。而俄罗斯当时迟迟不愿撤军的重要原因在于,担心美国或北约军队进驻格境内,直接威胁到俄罗斯的安全。普京曾在2005年两国外长签署协议前表示。俄撤除驻格军事基地后,俄方不希望看到第三国军队出现在格鲁吉亚,并要求格方给予书面承诺。对此,格总统萨卡什维利予以拒绝,但表示可以给予俄口头承诺,“俄驻格军事基地撤除后,格鲁吉亚永远不会成为其它国家军队的通道或战略基地。格鲁吉亚愿意努力发展与俄罗斯的睦邻关系,而不是疏远俄罗斯”。但格方同时表示,这种口头承诺不能妨碍格鲁吉亚同意其它国家为了“某种行动的需要”在格境内“临时驻扎或部署军队”。格方的这一表态更使俄罗斯放心不下,对其南部安全的担心与日俱增。而这场突如其来的俄格冲突不仅为格加入北约提供了充足的理由,更为美国和北约进入南高加索地区提供了机会。看来昔日设备齐全的俄军基地恐怕要为北约军队所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