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不宜喂母乳
哪些情况不宜喂母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偏向于用母乳喂养我们的小孩,母乳对孩子的发育更加有益,但有的时候也是不宜用母乳喂养的。小编已经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的相关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哪些情况不宜喂母乳1
宝宝患有母乳性黄疸。
宝宝如患有母乳性黄疸,需要暂停48小时母乳喂养,然后即可恢复。如果恢复母乳之后,黄疸再次加重,可以再次停喂1-2天。绝大多数的宝宝经过2-3次这样的过程,母乳性黄疸的症状都能消除,这时就可以继续喂母乳了。
宝宝患有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氨基酸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种病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从而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患有此症的患儿,会在出生后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智能障碍。
宝宝患有乳糖不耐受综合症。
患有乳糖不耐受综合症的宝宝,由于体内乳糖酶的缺乏,导致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因此吃了母乳或牛乳后容易出现腹泻。长期腹泻不仅会影响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还会使宝宝的免疫力下降,进而容易引发感染和其他疾病。患有此症的'宝宝不宜喂母乳,应以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或大豆配方奶代之。
宝宝氨基酸代谢异常。
氨基酸代谢异常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是宝宝智力发育落后的重要原因。氨基酸代谢异常所引起的疾病有70多种,其中苯丙酮尿症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妈妈患慢性病需长期用药。
如癲痫需用药物控制者,甲状腺功能亢进尚在用药物治疗者,肿瘤患者正在抗癌治疗期间,这些药物均可进入乳汁中,对宝宝不利。
哪些情况不宜喂母乳2
妈妈处于细菌或病毒急性感染期。
妈妈的乳汁里如果含有致病的细菌或病毒,可通过乳汁传给宝宝。而感染期的妈妈常需应用药物,因大多数药物都可从乳汁中排出,如红霉素、链霉素等,均对宝宝有不良后果,故应暂时中断哺乳,以配方奶代替定时用吸乳器吸出母乳以防回奶,待妈妈病愈停药后可继续哺乳。
妈妈正在进行放射性碘治疗。
由于碘能进入乳汁,有损宝宝甲状腺的功能,应该暂时停止哺乳,待疗程结束后,检验乳汁中放射性物质的水平,达到正常后可以继续喂奶。
妈妈患严重心脏病和心功能衰竭。
哺乳会令妈妈的心功能进一步恶化,重时可危及生命,故应停止喂哺母乳。
妈妈患有传染病或在恢复期。
如妈妈患开放性结核病,各型肝炎的传染期,此时哺乳对宝宝感染的机会将增加。
妈妈患有其他不宜给宝宝喂乳的疾病。
如患严重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喂乳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患严重精神病及产后抑郁症,会对宝宝的安全构成威胁;服用过哺乳期禁忌药物、产后严重并发症、红斑狼疮、恶性肿瘤等以及经常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或农药者,都不宜用母乳喂养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