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四不特征
手足口病的四不特征,手足口病多发于儿童群体中,在病发时,一般从口腔开始发病,进而扩散到其他部位,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需要平时多加防护,以下是手足口病的四不特征的相关知识分享。
手足口病的四不特征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染源传播,也可通过空气飞沫,经口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传播。一般每年4—7月为手足口病的多发期,患者多为10岁以下的婴幼儿和儿童,一些免疫力低下有明显接触史的成人也有可能会感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四不”特征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
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身上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后消退。
手足口病的并发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躁、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尔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
本病常易在托幼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成人虽然不发病,但也可能成为隐性感染者,虽然没有症状却具有传染性。
手足口病的四不特征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孩子患了手足口病,通常有下面这些典型症状:
多数病人急性起病,常有发热,体温在38℃~40℃之间,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的较少见。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还会累及臀部或膝盖。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孩子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手足口病,口腔是发展得最早的部位,有时候就在口腔里面出现一二个水泡,演变得越来越多,形成溃疡。有时候手足口病发展仅仅局限在口腔里面,发烧加上口腔里面形成皮疹溃疡,就是病毒性咽峡炎的表现,有时候身上没有出现疱疹,病情也会逐渐好转了。全身皮疹出现是向心性发展,是从脚和手的远端,慢慢发展到全身。
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大部分孩子都会有低烧,但是它的发烧程度不是很高,往往在39度以下。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